技术支持   Suppor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功放基础知识买前必读

2014-3-8 10:55:39      点击:
       现今市面上日系的AV功放大多被认为功率不够,因此有此说。很多人就不明白,日本人也算是聪明的民族之一了,怎么净推出些“推不动”的功放来推人家的音箱?另一方面:功放功率储备说,又怎么理解。 莫非日系低端功放正常推的时候是没什么问题的,一到大动态的时候就露怯---那些电声学家们一致忘记了该给自己设计的产品有一定的功率储备,来应付不时之需?所以,我们要用比这款功放力道大的来推?   这所谓“储备”又应该用什么来衡量哪?储备多少才够用? 

“推不动”!什么叫“推不动”!我要不要加后级这是我在论坛听到最多的问题。简单地说,“推不动“ 就是功率稍大的时候失真迅速增加,而且难以实现全频段的平衡。或者对于负载的阻抗变化容易产生很大的失真,从而难以实现全频段的平衡。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音响技术的人士和大家分享下相关的话题,首先我要说音箱单元与后级之间阻抗关糸。

  阻抗是音响圈中最常看到的字眼了,但是它到底意所何指呢?许多人在看到喇叭标示的阻抗值是四或八欧姆的时候,会直觉地三用电表往喇叭的二个接线端子一量,看看到底是不是正确,可惜的是绝大部分的人都失望了,因为用三用电表上的电阻档量出来的结果并没有和喇叭上面所标示的一致。原因呢?因为你误会了,你搞错了。阻抗与电阻不是完全一致的。在国中的物理课本上,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有关电学方面的理论,其中提到了有关电压、电流、电阻以及电功率之间的原理和数学关系。绝大部分没有继续进修电学方面的课程或从事于电子专业的人士,其毕生的电学常识乃尽粹于斯,这还是当年上课没打瞌睡,经努力、认真、用功学习后才能拥有的辉煌成果,难怪你会把阻抗当成电阻了。

          阻抗从字面上看就与电阻不一样,其中只有一个阻字是相同的的,而另一个抗字呢?简单的说,阻抗就是电阻加电抗,所以才叫阻抗;专业一点地说,阻抗就是电阻、电容抗及电感抗在向量上的和。在直流电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礙的作用叫做电阻,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有电阻,只是电阻值的大小差异而已。电阻小的物质称作良导体,电阻很大的物质称作非导体,而最近在高科技领域中称的超导体,则是一种电阻值几近零的东西。但是在交流电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礙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礙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意即抵抗电流的作用。电容及电感的电抗分别称作电容抗及电感抗,简称容抗及感抗。它们的计量单位与电阻一样是欧姆,而其值的大小则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系,频率愈高则容抗愈小感抗愈大,频率愈低则容抗愈大而感抗愈小。此外电容抗和电感抗还是相位角度的问题,具有向量上的关系式,因此才会说: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

       一般音响器材常见被提到阻抗的地方有喇叭的阻抗,前后级扩大机的输入阻抗,前级的输出阻抗,(后级通常不称输出阻抗,而称输出内阻),信号导线的传输阻抗(或称特性阻抗)等。若说到器材  内部电子线路及零件的各部分阻抗那就琳琅满目复杂多多了,非三言两语可说明清楚。在此我们专只约略介绍有关音响器材标示的阻抗具有什么样的实质意义。

      由于阻抗的单位仍是欧姆,也同样适用欧姆定律,因此一言以蔽之,在相同电压下,阻抗愈高将流过愈少的电流,阻抗愈低会流过愈多的电流。光是这么简单一句话,你可知道多少音响器材的搭配学问尽在其中吗?先从喇叭的阻抗谈起。最常见到的喇叭阻抗的标示值是八欧姆,也有很多是四欧姆,这代表了什么呢?这代表了这对喇叭在工厂测试的规则时,当输入1KHZ的正弦波信号,它呈现的阻抗是四或八欧姆;或是是在喇叭的工作频率响应范围内,一个平均的阻抗值。它可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随着频率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可能会起伏得很可怕,可能在某频率高到十几二十几欧姆,也可能在某频率低到一欧姆或以下,这种喇叭通常被视为后级的杀手,当年以Apogee最为著名,惠威D系喇叭也可达至二欧姆以下。好,让我们来动脑力想象一下;当后级输出一个固定电压给喇叭时,依照欧姆定律,四欧姆的喇叭会比八欧姆的喇叭多流过一倍的电流,因此如果你会计算功率的话,你就会明白为何一部八欧姆输出一百瓦的晶体后级,在接上四欧姆喇叭时会自动变为二百瓦的道理。

   可是你先别高兴,以为占到了便宜,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当喇叭的阻抗值一路下降时,后级输出一个固定电压,它流过的电流就会愈来愈大,你确定你的后级能输出这么大的电流吗?你知道喇叭阻抗一路下降的结果到后来就有点像是把喇叭线直接短路的意思,所以阻抗值有时会低至一欧姆的Apogee喇叭被称作后级杀手的原因,你明白了吧!所有的电晶体后级扩大机,其输出电流的能力均有其设计上的限制,超出此范围,机器就要烧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人常说的:后级的功率不用大,但输出电流要大的似是若非的道理。同理,如果有一对喇叭的阻抗很高,像早期15的RogersLS 3/5A,那扩大机的输出功率岂不自动减半?没错!如果这对喇叭的功率又很低的话,你要它发出高音压来,能不动用高功率扩大机吗?日本扩大机给人的是功率标示很高,但输出电流能力则令人颇有微词,君不见小小一套床头音箱组合动不动就是300W吗?可是KRELL的300W后级你想一个人扛是扛不动的。这种高电压低电流的日本扩大机一遇上现在满街都是的低阻抗喇叭,一下子就脚软了,但是如果碰上高阻抗喇叭,就没问题。接下来来看扩大机的输入阻抗。一般我们常耳闻的说法是:扩大机的输入阻抗是愈高愈好,而输出阻抗是愈低愈好。为什么呢?因为输入阻抗高了,从讯号源来的讯号功率强度就可以不必那么大。这么说也许还有读者不甚了解,让我们再回想一下欧姆定律;假如讯源输出一个固定电压,传送往下一级,如果这一级的输入阻抗高,是不是由讯源所提供讯号电流就可以降低?如果输入阻抗非常非常的高,则几乎不会消耗讯号电流(当然还是会有)就可以驱动这一级电路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几乎只要有讯号电压,电路就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对于低输入阻抗的电路呢?就正好相反了,它必须要求讯号能源能提供较为大量的讯号电流,因为在同一个电压下,低输入阻抗会流进较大的讯号电流,如果讯源提供的电流强度不足以满足下一级电路的需求,它就不能完美地驱动下一级电路。而讯源的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就是讯源的功率了。 

   另外何谓低输出阻抗呢?它有什么好处呢?通常低输出阻抗被提到地方大半是指前级扩大机的输出阻抗,后级通常是称作输出内阻的。前级的低输出阻抗有几个好处:一般会强调低输出阻抗即表示了它有较大的电流输出能力,容易搭配一些低输入阻抗的器材(后级)。二·低输出阻抗可以驱动长的讯号线及电容量较大的负载,以音响用前级为例:前级的输出阻抗在与讯号线结合后,输出阻抗加上讯号线本身固有的电阻与电容会形成一个RC滤波的网路,当输出阻抗愈高时,则经过讯号线后的讯号,其高频端的滚降点就会越低,反之则愈高。你应该不会希望高频滚降点移进耳朵听得到的音频范围吧?所以遇上电容量大的讯号线,你还是选一部输出阻抗低一点的前级较为保险。这也是为什么每一种讯号线会有不同声音部分原因。

       有了以上大略的说明,你应该可以明白;所谓扩大机输入阻抗愈高愈好,其主要理由即在此一再与其它器材互相搭配时,其匹配性比较高。那么照此说来,我们就把每一部扩大机不论是前级或是后级的输入阻抗都设计得很高,输出阻抗都设计得很低,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吗?让我们再从输入阻抗看起,由于高输入阻抗所需的讯号电流较少,可知连接其上的讯号线中流动的电流比较小,因此对于讯号线品质的要求就可以不必那么高,因为少了一个电流的干扰因素在内,这也是高输入阻抗带来的另一个优点。

   但是高输入阻抗的优点既然这么多,为什么市面上找得到的高输入阻抗前级或后级寥寥可数呢?让我偷偷问你,你有没有用过收音机?你知道收音机的的讯号是从哪里来的吗?从空中来,你答对了。从空中来,你可知道空中存在有多少的电磁波?多到集合你全家老小的手指头加脚指头都数不完,这些可都不是你想要的音乐讯号哦!当空中的这些电磁波被作用有点像天线的讯号线拾取后,虽然只是一点点的杂讯电压,而一个高输入阻抗电路却能轻易放大(正是其优点),于是乎,当有人抓了一把沙子放进你热腾腾的大卤面时,你还以为是黑胡椒粉呢?这样带杂讯的声音会好听吗,声音清析度·分析力·空间感大打折扣。
       大家懂了吧,前后级搭配与音箱的组合一定要注意阻抗之间的匹配,如果搭配不好就出现“推不动”现象。现在很多人用不带前级输出的入门级次世代功放改造成带前级输出的,你说会出好声吗?(同价位
中挡av比不过入门级次世代功放改造成带前级输出加后级功放,因为低挡次av与中档次av前级部分差不多;呵呵.....高挡与独立前级就与中低档差别大了)

     再次表达个人观点:若要玩好各种音频,我觉得先搞好模拟部分,所讲的模拟部分是指功放的功率部份、前级放大部分、前后级系统的前级放大部分、后级部份,之后到音箱。这几个条件就像是基础,一个良好的基础才能发挥DD、DTS、DTSHD、DDHD、LPCM等等各种音频。
       在一些入门级的AV功放,我不见得DTSHD和DDHD有好大的优势。电影院到现在仍是DD、DTS,没有什么次世代,也许电影院的DD、DTS部分参数与家用有别,但主体我想应区别不大。但为何你在电影院看声音也很好呢,关键是模拟部分,在理解次世代音频方面,我并不认为次世代会比非次世代“多”了什么声音,无非是采样频率的不同,音源的压缩度不同而已,5倍的数据量也许仅带来5%-10%的精度变化。问题是你的设备足够还原那差异吗?功率是王道,对于多声道系统来说更加更加的如是。它提升远"超次世代"音频的提升。中低端日系AV机无论是家庭影院还是听立体声,声音不通透,俗一点说,没吃饭,有气无力。用纯后级是在许多方面类似追求大马力引擎的想法,虽然不是随时想飘车,但是马力大的引擎蕴藏充沛的动力,在超车的瞬间爆发,才能满足驾使的快感。大功率后级亦然,在动态对比大的交响乐中,低吟之時要能悠长细腻,高亢之时则要慷慨激昂,如果后级放大器在音乐高潮來临时崩溃了,那可真是煞风景的事,而电影大片的大动态更是如此。
       在音箱系统中音箱和后级最保值,好音箱和后级相当于房子可一步到位用几十年;AV前级则不是,寿命比房子装修还短;3-5年就要换。7.1声道还没普及9.1声道 11.2声道以来,HDMI1.3A还没普及HDMI1.4A又来了(支持3D电视等),HD蓝光格式也就是强调无损传输的声音,传输带来的最大优点就是信息量增大,高低频延伸更高更深,失真进一步减小. 但是这只是一方面,我们还强调声音的演奏质感,音乐的感染力.鲜活感.动态等等,中低端日系AV机无论是家庭影院还是听立体声,声音不通透,俗一点说,没吃饭,有气无力。说白了就是功率不够,而多几十瓦功率的更高型号价要贵很多,音响是一个系统要追求平衡,有一套好的音箱和后级等于有一套好基础的空房,至于前级就象房子装修自己看着办;如果家里有一台带7.1输出中高端AV机是不是有另外一种玩法。

    附语:有人问我功放换保险管有用吗?我告诉你有用,什么金.银.合金等保险管我不评价;例如,原本为1/4A Fast blow的换上4A Fastblow。我敢保证,由细丝换上粗丝的音响提升程度,远远超越由1千元电源线换上1万元电源线的效果!何解原厂装勘时只用1/4A保险
丝?因为电路的最大 耗流量不超过1/4A,因为它要依规格取得电器安全认证而非为倩声,因为保险丝在耗流量接近满度规格时便先已开始产生限流作用。警告发烧友:任何不按规格而擅自更换较高阻值保险丝的行为,将破坏保修条文,保修立即失效,请注意!!!
  
    关于功放与音箱的匹配,说法有很多。生产功放厂商说,功放功率一定要大于音箱功率,这样功放有多余功率储备,声音会好听些;音箱厂商说,音箱功率最好要大点,这样音箱能有较大承受功率,万一系统"回受",这样不至于损坏音箱。作为消费者,却不知道如何是好?根据音频信号的属性,其峰值因子约为10-15DB,从保证音质这个角度来说,功放应在此动态范围内不发生任何限幅情况,即功放的最大输出功率应是扬声器额定功率的5-8倍,这样的功率配置音质虽然很好,但投资会很大,因此,一般都会把这个功率配比定在1-2倍扬声器单元的额定功率。1-2倍的这个范围也许太空泛了,我可以给大家一个较具体的经验。

    1.在一些要求较低而投资有限的工程,功放的功率起码相当于音箱的额定功率。但要非常注意保持声音不失真。过小的功率配置看起来不会损坏扬声器单元,其实不然。过小的功率极易发生过载削波,产生大量谐波,烧毁高音单元。

    2.一般工程建议功放的功率是1.5倍。而低音部分最好超过1.5倍,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力量感。

    3.要求极高的场地,例如录音室监听,音乐厅等,最理想是音箱功率的两倍匹配。

    4.功放的阻抗最好和扬声器的阻抗相一致,现在较为高级的功放都有不同的音箱阻抗输出。

    最后,在匹配完之后,要看看声压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敏度),“灵敏度”才是决定音箱的重要指标。

    注:根据网络文章及个人心得观点整理。



输出功率的测量比较常用的有几种标准
一:IEC标准:IEC 是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的简称,(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简称IEC),成立于1906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ECOSOC)的甲级咨询组织。1947年ISO成立后,IEC曾作为电工部门并入ISO,IEC负责有关电工、电子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其他领域则由ISO负责。
二、JEITA标准: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简称(JEITA:Japa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Asso ciation)是通过旨在促进电子机械、电子部件健全的生产、贸易及消费的活动。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综合发展做出贡献,以推动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兴隆为目标而设立的行业团体。
三、FTC标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建立于1914年,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公平竞争方法。
四、其他欧式标准
    不管用的是什么标准,我们消费者购买功放时候要了解的测量用到的几个重要参数是:
1、输入信号频率:因不同功放的频率特性是不同的,功放的频率特性是指功放电路对不同音频频率的放大特性,范围在20~20000HZ之间,理想的功放应对这个范围内的所有频率具有完全相同的放大作用。功放的频率特性越好,频率失真越小。日系功放功率大多以1000HZ为测量标准,在这个频率下往往能达到最大的不失真功率输出;而欧美功放则大多以20~20000HZ为标准。
2、测量声道:测量时同时开放的声道数对功率也产生很大影响,日系功放多采用单声道负载来测量,欧美标准是采用多声道同时负载来测量,这是考验公房牛素质的指标哦,另外还应注意有些AV公放是多声道同等功率,有些缩水的只标主声道的功率,环绕则大大缩水。
3、负载电阻:一般有4欧、6欧、8欧之分,负载电阻越低,测得的功率也越大,公式是P=U2/R。
4、谐波总畸变率(THD):当音频信号通过功放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波形并不完全相同,THD也叫失真度,失真度的大小,常用失真度系数来描述,一般额定功率都是限制在一定THD范围内测得的。如某功放额定输出功率为100W,是以失真度≤3%测得的。如果允许失真度增大,那么输出功率还可相应增大。一般日系公放测量标准中THD比欧美的要大些,有些还相差非常大.
5、额定输出功率:额定功率又叫标称功率。它是指在额定电源电压、额定输入信号电平时以一定的失真度要求来确定的。我们所指的输出功率就是指的这个,他是相对于峰值功率而言的。
6、持续输出功率(RMS):则是在不产生失真的情况下,能够持续稳定工作的功率。只有这个数值才能真正反映设备的工作状态。欧美公房一般都会标出RMS的值,尤其是HIFI类公房和专业级别的公房,它也是相对与峰值功率而言的。
7\总消耗功率:这个是总体反映功放功率水平的指标,总消耗功率/声道数=大概的声道功率.


补充:以下文章是家电论坛"中尉"  版主编写 ,我偷个懒 。
   怎样正确解读功放的功率?
先来看一看中文官网上这两款功放的参数


                                  

再来看一下美国官网上这两款功放的参数,前者为安桥SR507,后者为天龙1610





先看上面第一组中文网站上的两张图片,我们看到安桥SR507的参数是“160W/声道,,1kHz ,JEITA ,单声道驱动
而天龙AVR-1610却标注了两组参数:
第一组:“额定输出/前置75W+75W,中置75W,环绕75W+75W8Ω、20Hz-20kHz、THD0.08%” 
第二组:“实际最大输出功率/前置:130W+130W、中置:130W、环绕:130W+130W、(JEITA
再看上面第二组美国官网上的两张图片,我们看到安桥SR507同样标注了两组参数
第一组:“75 W + 75 W (8 ohms, 20 Hz-20 kHz,0.08%, 2 channels driven, FTC)  ”
第二组:“100 W + 100 W (6 ohms, 1 kHz, 0.1%,2 channels driven, FTC) ”

天龙AVR-1610倒是只标明了一组参数:
Power Output; Watts Per Channel 75  All Channels Rated @ 0.08 THD  
这里我们会发现:
1、在SR507和AVR-1610的参数中,都出现了
6Ω,JEITA的字样;而SR507里还多出了两个说明,1kHz单声道驱动。这里有些什么奥秘?
2、在AVR-1610第一组参数中,出现了8Ω、20Hz-20kHz、THD0.08%的字样,它们又说明什么?
3、为什么AVR-1610的两组功率参数相差如此之大?
4、第二组图片中的参数附有
FTC的字样,这是什么意思?
正确认识上面这些数字、认清厂家这些数字游戏前,基本的功课是不能少的,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我们掌握的。

1、6Ω与8Ω的区别
2、20Hz~20kHz 与 1kHz的区别
3、THD是什么
4、JEITA、FTC又是什么

首先要说的,因为主要是针对刚刚入门或者还未入门的网友,因此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我们不求全面,而是尽量做到简单易懂。

比如音箱的阻抗,发烧友和电子专业人士都知道,在工作过程中,音箱阻抗是不断变化的。
但为了使后面的文字能让初烧朋友们容易看懂,我们只讨论阻抗固定的情况,而类似的这种变量问题就不在讨论范围内了。所以发烧友朋友们手里有砖的话,也请不要急着拍。
1、6Ω与8Ω的区别

高中物理电学中,我们都学过功率计算公式:P=U2/R。简单的说,功率等于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
由此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输出功率与负载电阻是成反比的。即负载阻抗越小,同一功放的输出功率越大。

反映在定义上,就是:额定输出功率是指在一定的负载阻抗下(通常是8Ω)及一定的谐波失真下(根据厂家给出的0.1%或0.3%等),在输入端馈入正弦波信号,在输出端负载上,获得的最大功率,利用公式P=U2/R求得。

由此可见,当R=6Ω时,此时的输出功率P一定大于R=8Ω时的输出功率。
2、20Hz~20kHz 与 1kHz的区别

这里先要简单介绍一下国际通行的额定功率的测量标准:
1974年,国际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也就是后面要提到的FTC)就如何测定功率放大器的额定功率做了规定,以
两个声道驱动一个扬声器负载,在20~20000Hz范围内谐波失真小于1%时测得的有效瓦数,即为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其标示功率就是额定输出功率。

为什么一定要规定“20Hz~20kHz” 呢?
这里我们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来说明:假设一个交响乐团内所包含的所有乐器都能自动演奏,但需要一台功放为它们提供电力。在所有乐器都以不失真的最大音量工作时,功率为单纯一只小提琴供电更省力气,还是为所有乐器供电更省力气?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同理,当测试信号仅为一个1kHz的正弦曲线信号时,相对于20Hz~20kHz的宽频带信号,功放工作起来要省很多力。
对此,我们从人耳的
等响曲线中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

  



以响度级为10方的这条为例,在1kHz的频点上,声压达到10dB即可,而在63Hz的频点上,想要达到相同的响度级,声压要达到40dB,这是因为相对于中频,人耳对于低频的反应更加迟钝。
而我们都知道,声压每增加3dB,输出功率就要增加1倍。由此也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响度级,功放在低音频段上的功耗更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采用20Hz~20kHz的宽频带测量条件时,所测得的功放输出功率要小于仅以1kHz为测量条件时的输出功率。
3、THD是什么

在解释THD之前,先举一个例子。

假设有两名举重运动员A和B。
A可正常举起的
最大重量是180Kg的杠铃,因此可以较轻松的举起150Kg的杠铃来,并且保证整套动作不变形,而且能坚持10秒钟举起的状态。
B要差一些,可正常举起的
最大重量145Kg,拼了老命,也能举起150Kg的杠铃来,但此时挺腰、提臂、推举等动作已经有变形了,而且最多只能举起3秒钟

那么,虽然两个人都举起了150Kg的杠铃,我们也并不能说他们两个人具有相同的“
功力”,而且很明显,B举的时间长了,更容易受“内伤”,因为这已经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

这个例子说明什么?机器和人一样,要在它的能力范围内工作,否则就会不正常,出现异常,我们可以把这种工作异常的现象,称为“
失真”。

而上面所说的B,他的动作变形越大,我们就可以理解为“
失真越严重”——这种解释方法可能多少有些牵强,但为了以最简单的方式描述,请技术高手们高抬贵手。
下面再回过头来看什么是THD。

THD是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的缩写,也就是“
总谐波失真”的意思。
这个概念用术语解释起来很容易,但对于没有声学基础的刚入门的朋友而言,看了也没有多少用处。 
大家只要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失真就是原本应该回放的波形信号,用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干扰,出现了杂波,就可以了。这样解释明白吗? 
此外,大家知道THD值都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就可以了。


一般说来,
1kHz频率处的总谐波失真最小,因此不少电子产品都以这个频率的失真作为的指标。这里也同样牵扯到上面所说的“1kHz“ 的问题了。

鉴于总谐波失真与频率有关,因此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于1974年规定,测量总谐波失真,必须是在
20Hz~20kHz的全音频范围内进行测量。
而且测量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时,必须接驳阻抗为
8欧的扬声器、总谐波失真小于1%条件下测定。总谐波失真在1%以下,一般耳朵分辨不出来,超过10%就可以明显听出失真的成分

FTC同时还规定,总谐波失真的最低要求为:前级放大器为0.5%,合并放大器小于等于0.7%,但实际上都可做到0.1%以下:FM立体声调谐器小于等于1.5%,实际上可做到0.5%以下;激光唱机更可做到0.01%以下。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为了在THD=10%时,测量所得的功率数值,大于THD=0.08%时测量所得的功率数值。
因为到了THD=10%时,就相当于举重运动员B举起了160Kg的杠铃,虽然举起来了,但恐怕是要受内伤的,而且动作已经变形的不成样子了。
4、JEITA、FTC又是什么

JEITA:Japa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 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
FTC: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FTC标准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了几次,它所规定的额定功率的测量标准是:
8 ohms, 20 Hz-20 kHz,THD<1%

而JEITA标准的测量条件(注:费了好大力气,也没有找到JEITA组织对于功放输出功率测定标准的相应标号文件,所以这里以常见情况来说明):6ohms, 1kHz, THD=10%

可能有同学会问:SR507的“100 W + 100 W (6 ohms, 1 kHz, 0.1%,2 channels driven, FTC) ” 这个标称值,虽然标明是FTC标准,为什么里面的测定标准即不是FTC所常用的8 ohms、20Hz~20kHz,也不是JEITA标准所用的THD=10%的失真值呢?

简单的说,这应该就是厂家们玩儿的一个数字游戏了。以不同的参数值作评定标准,把功率值标高一些,总会有消费者分不清东南西北的。

而且,FTC、JEITA的测定参数也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比如FTC,是要求THD<1%时的输出功率。

THD=0.8%和THD=0.01%,都符合这个标准,但这两种失真值下的输出功率肯定是不同的。
通过上面的简要介绍,我们都知道了,媒体上——包括各厂家官方网站——刊载的参数并不能简单的相信。

而是要结合其测定标准来考量。

但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很多官网上——尤其是中文的官网——所标明的输出功率,都是按JEITA标准测量的,因而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当然,我们都知道可以去下载官方的PDF版的说明书,里面一定有详细的、符合FTC标准的输出功率的测量值。

但有时候有些功放的说明书并不太好找,比如雅马哈的RX-V3900,在雅马哈中文网站上就下载不到它的PDF说明书。

这时候我们怎么判断这台机器的输出功率呢?

其实很简单!

我们去找这款功放的背部大图!
在网上找功放的高解析度清晰大图并不是难事,随便搜一搜,都能找到一大堆。

问题是在得到它们的图片后,从这些图片上我们能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呢?

以下面天龙1910功放的背部清晰大图为例(这是天龙中文网上的图片,但工作电压是230V,显然这是一台港版机的图片):

 

在图片的右下角,有一个白色的方框,里面标注了一些参数。

其中有这样一顶:
POWER CONSUMPTION 也就是“总功耗”的意思,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指标。

这个参数指明了这台功放的最大功耗,对于1910,就是460W。

也就是说,在七个声道同时工作时,这台功放可以提供最大460W的总功耗。

这时候一定也会有同学问:按照前面FTC的标称值,1910每声道额定输出功率是75W,但460W除以7,算下来
每声道只有65W的功率,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个75W,也并非是在7个声道同时工作时测量所得的,一般都是在双声道工作状态下测量所得。因为在制定FTC标准时,那个时代还没有多声道的AV功放。

也就是说,如果七个声道全部都以持续最大功率输出,每个声道连75W都到不了。

而且460W的总功耗中,还有一小部分是热损耗!比如1910,工作过程中摸起来像是一个20W或者30W的灯泡所发出的热量,如果再把这部分热损耗扣除,再平均分配到7个声道上,每个声道的输出功率是多少?

只有61W多一点。

61W,这个数值与最开始某位同学所说的130W,相差了多少?一倍!
说到这里,这个题目所涉及到的内容,基本也该结束了。

或许有的同学会多问一个问题:是不是只要输出功率一样或者差不多,不同功放的推力就相同?  为什么在同样的输出功率下,会有老烧友说HIFI功放的控制力远强于AV功放?

这里简单的说一句:功放的输出功率有时候并不完全代表它对音箱的控制力。在考量功率实际控制力的问题中,我们还要综合考虑很多问题,比如阻尼系数、滤波电容、前后级的情况等等,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否则就是一篇论文了。